首页 > 书单列表 > 书单详情
端午节特别书单
Megan.Z 创建于:2020-06-23 共29本书 5450人看过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今年的端午节有点特别。天文专家表示,它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中的一次。
端午节 文化 旅游 节俗 城市
  • 王秀臣 著
    2014-04出版
    本书以礼乐文化作为研究背景,从《礼记》的政治、伦理、道德、宗教阐释中抽象出其文学倾向和理论主张,剖析“礼义”的文学思想,从《礼记》文本表述中找到具体例证,还原“礼”文本展现的文学原初理论形态,从而揭示礼学、经学和文学思想的内在联系。本书以礼学的重要范畴和上古礼仪活动的具体实例为研究对象,始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学思想源于经学,经学的演变决定了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基本走向的基本观点。
    ¥23.7
  • 曹建墩 著
    2018-09出版
    礼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先秦古礼幽眇,传统礼仪研究聚讼纷纭,本书综合利用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资料,对先秦时期的祼礼、朝聘礼、赠馈、牲体礼等礼仪做了多角度、多视野的综合研究,对礼仪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提出了独到的认识。研究古礼的意义,不是要恢复古制或以古律今,而是为了探究其化民成德、敦睦群伦的功能,探求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以期稽古振今。
    ¥29.4
  • 黄丽云 著
    2019-01出版
    追忆过往云烟,龙神信仰不独农耕礼仪、乞雨仪式的宗教性与祷祝行为的竞技性之崇拜,更是历史进程中政权的象征符号与经济指标。今日全球的端午龙争斗技,展现了华人存在的认同价值观与世界同步进化论。龙?船?水三元素不唯成就海洋文化的深层底蕴,其竞技之源的屈原说亦促使竞渡成为世界和睦的和平使节而受到重视。借由龙舟赛事的媒介,世界的竞合将趋于圆满成功、臻至和平。所谓宗教不灭性、经济固有性的良性循环印证龙舟文化的深远影响与巨大效用。
    ¥29.4
  • 顺手牵猴 著
    2018-10出版
    本书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凡尔赛宫、巴黎工艺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加德纳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保罗·盖蒂博物馆、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卫城博物馆等数十座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及其相关历史和逸闻趣事等。书中历史典故及奇闻逸事信手拈来,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对西方艺术史的认知,是一本故事性极强的读物。
    ¥17.7
  • [美]杰里米·布朗(Jeremy Brown) 著;王晨瑜 译
    2020-03出版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是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历史,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全球性瘟疫,造成5000万至一亿人丧生,超过5亿人被感染。百年间,人类对流感病毒有了深入的了解,但仍然无法阻止和战胜这个“连环杀手”。流感为什么难以治愈?病毒如何变异、传播和致病?我们距离找到一种有效的流感疫苗还有多远?《致命流感》旨在提供全面综合的历史的同时,探索一条治愈流感的未来路线图。
    ¥20.7
  • 陆波 著
    2018-01出版
    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北京留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很多,但也有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变迁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名字。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陆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寻定慧寺、宜芸馆、蓝靛厂、保福寺、樱桃沟等“隐秘角落”的历史足迹,考察那里的文物遗存,讲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人们的故事,试图将大时代与小事件勾连起来。
    ¥17.4
  • 徐珂 编纂;孙健 校订
    2017-02出版
    《老北京实用指南》由《清稗类钞》编者、掌故大家徐珂编纂,初版于民国九年(1920年),增订三版出版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该书内容分为十部分:一地理;二礼俗;三法规;四公共事业;五交通;六实业;七食宿游览;八古迹名胜;九杂录;十地名表。从目录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反映20世纪初民国老北京面貌的百科全书。
    ¥54
  • 连玲玲 著
    2018-06出版
    本书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特别思考这种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如何借由创造全新的消费经验,传播现代消费主义。五光十色的百货公司不仅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展示橱窗,也是我们理解城市文化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近代上海的传奇建立在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人、物关系上,而百货公司正是人、物互动的实践场域,既充满了魅惑与欲望,也承载着矛盾和争议。
    ¥20.7
  • 陈雁 著
    2014-05出版
    女人,往往被认为是战争的导火索,战时的危险分子,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这在抗战时期的上海亦屡见不鲜。“战争”给了妇女的体验、记忆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与话语关联、对质的机会,但是传统的战争史研究却与这些性别体验无关。本书却从性别角度重新思考民族战争,希望为探索战争与解放所包含的复杂历史脉络与多样的社会面相,重新审视这场中日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尤其是对中国女性的影响,提供新的可能。
    ¥23.7
  • 范岱克(Paul A. Van Dyke) 著;江滢河 黄超 译
    2018-04出版
    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本书利用极为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实践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协议,重新审视了贸易的成功和失败。作者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本书最后对广州贸易体制的反思极为深刻。全书论证透彻严密,翻译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
    ¥23.7
加载更多